《石家庄学院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实境训教”实践教学改革——以石家庄学院食

 
来源:石家庄学院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2
 

0 引言 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借助于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所需应用型人才,是办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种必然选择.基于此,针对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了“实境训教”的实践教学改革. 通过与企业、行业各部门人员沟通,制定符合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真实实践环境为准则的实训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以岗位群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着重对“车间教学”模式的理论课教学、生产工艺过程为核心的实验课教学、符合企业生产管理规格的校内实训、“课堂进车间”的校外实训、科研训练整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1 问题与分析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作为地方院校的我们,必须进行应用转型,办学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学科专业要与区域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要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要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要聘请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育人,科学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生产、管理实际问题为目标,强化技术理论、注重技术应用.现在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更紧密的校企合作是全面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切实加强理论与实践接轨的教学改革,是办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种必然选择. 近年来,社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高校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出现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借助于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所需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我们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了“实境训教”的实践教学改革.即通过与企业、行业各部门人员沟通,制定符合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真实实践环境为准则的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理论课实践一体化的“车间教学”模式,将“车间搬进课堂”;建立以行业生产工艺过程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按照企业生产管理要求建设布局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将“课堂搬进车间”;将科研训练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通过上述实践教学改革,实现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实境训教”“无缝对接就业”,丰富和创新了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我校转型发展的目标[1]. 2 做法与经过 2.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制 通过与企业、行业各部门人员沟通,制定符合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真实实践环境为准则的实训教育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岗位群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岗位群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定位人才培养规格,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来研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图1 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通过几年的“实境训教”实践,按照图 1-图 3的思路,对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构建了7个职业岗位(群):食品工艺工程师、食品检验检疫工程师、食品质量管理工程师、健康管理师、食品产品研发工程师、食品营销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以此为依据完成了新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进一步调整了理论课的结构,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 图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准则 图3 “三层次三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2.2 构建理论课实践一体化的“车间教学”模式 理论课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进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采用“车间教学”组织形式,按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全程式、启发式和扩展式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食品工程生产工艺全过程,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的关键问题. 例如,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讲解,按“车间教学”组织教学,设备按照企业生产的单元操作顺序进行,结合实际生产的典型案例,加入仿真动画视频等进行教学.结合区域产业特点,重点对啤酒进行了整合讲解,结合工艺流程和各工艺用到的设备,综合视频讲解,使学生仿佛进入到了企业的生产车间,“身临其境”的“实境训教”. 2.3 建立以行业生产工艺过程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2]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职业资格要求,打破以课程设实验的框架,构建以行业工艺过程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即构建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实验设计与产品研制创新实验.使学生在完成不同层级实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以养成,实验课程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引入综合、应用性的实验项目,例如在食品生物化学实验中,除了基础的验证实验外,设置了“果蔬中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测定”实验.专业综合实验采取项目化教学,按企业生产形式分若干班组,实验教学过程完全按照车间生产过程进行.例如发酵食品工艺学综合实验的啤酒制备项目,就是按照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过程,以实验室的仪器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操作,最终制备出成品啤酒,再让学生进行感官评价和售卖的啤酒进行比对,分析出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2.4 按照企业生产管理要求建设布局校内实训基地[3] 校内实训管理按照企业班组管理方式进行,学生遵循企业真实的规范,做真实的项目,生产真实的产品.按照企业生产管理、工艺过程课程体系的要求,依据食品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四联罐发酵生产实训室、食品烘焙实训室、啤酒实训室等实训室,按照相应企业的标准进行建设,另外正在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以降低教学成本,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生产的全过程. 例如啤酒校内实训,五器啤酒设备完全与企业大生产工艺流程及其使用设备一致,是缩小版的啤酒生产线.学生在之前啤酒的实验中,掌握了生产的工艺流程参数和操作要点,在熟悉了实训设备后,按照企业生产车间顺序,由原料处理大麦芽粉碎开始,经过糊化、糖化、过滤、煮沸、回旋沉淀、冷却、充氧、接种、发酵至最终成品即真实的产品,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标准进行.使学生完成了“实境训教”,对啤酒生产“无缝对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5 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将“课堂搬到车间” 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实训,将“课堂搬到车间”,指导教师、企业专门技术人员以现场实境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 例如:在金工实习基地,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了各种阀门、泵、热交换器的拆卸组装,离心泵的单元操作,空压机整体循环设备、分离成套设备等单元的认知,学生在实境中掌握了专业知识. 已经建立了1项校级实践教学基地、5项协议实践教学基地和3项在建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涵盖了石家庄及其周边的大型食品企业.保证每届学生都进入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在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讲解指导下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还举办了企业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邀请企业技术经理、研发经理、质控经理、人力资源经理做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行业的生产、用人情况,积极调整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教学成果.这些实践教学基地,亦是学生的就业基地,历届学生被招聘入职,并在企业内受到重用和提拔,企业非常认可学生的能力,自这些基地建设以来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 2.6 将科研训练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科研能力训练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学生自主设计研究项目,参加省、校、学院三级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及大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组织开展产品设计或与企业的合作研究等环节,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李未肖同学参与了河北省科技厅课题“雪梨皮渣为原料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膳食纤维关键技术的研究”,自主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达到了课题要求,并在毕业论文校级答辩中,以理科组第一的成绩荣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的荣誉.此外,学生们还获得了“动感地带”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三等奖以及1项石家庄学院产业孵化园项目. 2.7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围绕学科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校企联合教研活动、下企业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科及专业发展特点,有计划、分步骤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拥有4名学校认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6名专业教师先后到相关生产企业进行了挂职锻炼,专业教师还走出去,和全国的食品专业高校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这些都为专业转型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 3 成效与反响 3.1 成效 3.1.1 完善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连续修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6-2016版),初步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转型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并连续在6届学生中进行了实践. 3.1.2 突出的教学改革成绩 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河北省级教改课题1项,参与完成河北省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完成校级重点教改课题1项、一般教改课题1项,在研校级教改课题1项,建立校级实践教学基地1项,协议实践教学基地5项,在建1项科研教学平台,完成教改论文6篇,编写校内实验实训讲义3部. 3.1.3 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学生获得了“动感地带”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三等奖以及一项石家庄学院产业孵化园项目;80%以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有多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考研录取率保持在40%以上,初次就业率高于90.32%,专业对口率平均75.7%. 3.1.4 提升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拥4名学校认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6名专业教师先后到相关生产企业进行了挂职锻炼,1人入选石家庄市“三三三人才”,1人当选校级教学标兵,1人荣获市三等功,1人获得两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称号,多人获得“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市教育局嘉奖等. 3.2 反响 本教学改革案例对石家庄学院的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药物制剂、材料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受到了院内其他工科专业的肯定和借鉴.学生校外实习的表现得到了基地企业的表扬,毕业生良好的工程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积极走出去参加全国的学科会议,主动进行教学改革方面的交流,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应邀在2016年年底举办的“201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上做了关于教学改革的报告. 4 思考与启示 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动态和发展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学校办学实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才能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今后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1)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规划、专业特色凝炼、专业建设与运行管理、专业质量的评价与监控等方面的研究. 2)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继续改善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加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拓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渠道,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3)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高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例,打造优质“双”教学团队. 4)积极探索校企学研产用合作育人,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紧贴岗位需求和技术发展,开发任务引领型实训项目,探索任务驱动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新模式. 5)进一步构建科学的面向行业、企业的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新体系.建立长效、切实的师生评价机制,让“实境训教”式实践教学发挥最大的作用. 0 引言 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借助于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所需应用型人才,是办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种必然选择.基于此,针对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了“实境训教”的实践教学改革. 通过与企业、行业各部门人员沟通,制定符合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真实实践环境为准则的实训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以岗位群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着重对“车间教学”模式的理论课教学、生产工艺过程为核心的实验课教学、符合企业生产管理规格的校内实训、“课堂进车间”的校外实训、科研训练整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1 问题与分析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作为地方院校的我们,必须进行应用转型,办学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学科专业要与区域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要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要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要聘请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育人,科学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生产、管理实际问题为目标,强化技术理论、注重技术应用.现在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更紧密的校企合作是全面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切实加强理论与实践接轨的教学改革,是办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种必然选择. 近年来,社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高校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出现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借助于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所需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我们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了“实境训教”的实践教学改革.即通过与企业、行业各部门人员沟通,制定符合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真实实践环境为准则的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理论课实践一体化的“车间教学”模式,将“车间搬进课堂”;建立以行业生产工艺过程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按照企业生产管理要求建设布局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将“课堂搬进车间”;将科研训练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通过上述实践教学改革,实现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实境训教”“无缝对接就业”,丰富和创新了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我校转型发展的目标[1]. 2 做法与经过 2.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制 通过与企业、行业各部门人员沟通,制定符合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真实实践环境为准则的实训教育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岗位群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岗位群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定位人才培养规格,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来研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图1 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通过几年的“实境训教”实践,按照图 1-图 3的思路,对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构建了7个职业岗位(群):食品工艺工程师、食品检验检疫工程师、食品质量管理工程师、健康管理师、食品产品研发工程师、食品营销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以此为依据完成了新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进一步调整了理论课的结构,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 图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准则 图3 “三层次三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2.2 构建理论课实践一体化的“车间教学”模式 理论课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进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采用“车间教学”组织形式,按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全程式、启发式和扩展式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食品工程生产工艺全过程,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的关键问题. 例如,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讲解,按“车间教学”组织教学,设备按照企业生产的单元操作顺序进行,结合实际生产的典型案例,加入仿真动画视频等进行教学.结合区域产业特点,重点对啤酒进行了整合讲解,结合工艺流程和各工艺用到的设备,综合视频讲解,使学生仿佛进入到了企业的生产车间,“身临其境”的“实境训教”. 2.3 建立以行业生产工艺过程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2]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职业资格要求,打破以课程设实验的框架,构建以行业工艺过程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即构建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实验设计与产品研制创新实验.使学生在完成不同层级实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以养成,实验课程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引入综合、应用性的实验项目,例如在食品生物化学实验中,除了基础的验证实验外,设置了“果蔬中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测定”实验.专业综合实验采取项目化教学,按企业生产形式分若干班组,实验教学过程完全按照车间生产过程进行.例如发酵食品工艺学综合实验的啤酒制备项目,就是按照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过程,以实验室的仪器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操作,最终制备出成品啤酒,再让学生进行感官评价和售卖的啤酒进行比对,分析出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2.4 按照企业生产管理要求建设布局校内实训基地[3] 校内实训管理按照企业班组管理方式进行,学生遵循企业真实的规范,做真实的项目,生产真实的产品.按照企业生产管理、工艺过程课程体系的要求,依据食品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四联罐发酵生产实训室、食品烘焙实训室、啤酒实训室等实训室,按照相应企业的标准进行建设,另外正在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以降低教学成本,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生产的全过程. 例如啤酒校内实训,五器啤酒设备完全与企业大生产工艺流程及其使用设备一致,是缩小版的啤酒生产线.学生在之前啤酒的实验中,掌握了生产的工艺流程参数和操作要点,在熟悉了实训设备后,按照企业生产车间顺序,由原料处理大麦芽粉碎开始,经过糊化、糖化、过滤、煮沸、回旋沉淀、冷却、充氧、接种、发酵至最终成品即真实的产品,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标准进行.使学生完成了“实境训教”,对啤酒生产“无缝对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5 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将“课堂搬到车间” 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实训,将“课堂搬到车间”,指导教师、企业专门技术人员以现场实境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 例如:在金工实习基地,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了各种阀门、泵、热交换器的拆卸组装,离心泵的单元操作,空压机整体循环设备、分离成套设备等单元的认知,学生在实境中掌握了专业知识. 已经建立了1项校级实践教学基地、5项协议实践教学基地和3项在建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涵盖了石家庄及其周边的大型食品企业.保证每届学生都进入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在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讲解指导下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还举办了企业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邀请企业技术经理、研发经理、质控经理、人力资源经理做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行业的生产、用人情况,积极调整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教学成果.这些实践教学基地,亦是学生的就业基地,历届学生被招聘入职,并在企业内受到重用和提拔,企业非常认可学生的能力,自这些基地建设以来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 2.6 将科研训练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科研能力训练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学生自主设计研究项目,参加省、校、学院三级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及大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组织开展产品设计或与企业的合作研究等环节,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李未肖同学参与了河北省科技厅课题“雪梨皮渣为原料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膳食纤维关键技术的研究”,自主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达到了课题要求,并在毕业论文校级答辩中,以理科组第一的成绩荣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的荣誉.此外,学生们还获得了“动感地带”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三等奖以及1项石家庄学院产业孵化园项目. 2.7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围绕学科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校企联合教研活动、下企业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科及专业发展特点,有计划、分步骤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拥有4名学校认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6名专业教师先后到相关生产企业进行了挂职锻炼,专业教师还走出去,和全国的食品专业高校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这些都为专业转型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 3 成效与反响 3.1 成效 3.1.1 完善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连续修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6-2016版),初步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转型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并连续在6届学生中进行了实践. 3.1.2 突出的教学改革成绩 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河北省级教改课题1项,参与完成河北省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完成校级重点教改课题1项、一般教改课题1项,在研校级教改课题1项,建立校级实践教学基地1项,协议实践教学基地5项,在建1项科研教学平台,完成教改论文6篇,编写校内实验实训讲义3部. 3.1.3 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学生获得了“动感地带”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三等奖以及一项石家庄学院产业孵化园项目;80%以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有多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考研录取率保持在40%以上,初次就业率高于90.32%,专业对口率平均75.7%. 3.1.4 提升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拥4名学校认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6名专业教师先后到相关生产企业进行了挂职锻炼,1人入选石家庄市“三三三人才”,1人当选校级教学标兵,1人荣获市三等功,1人获得两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称号,多人获得“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市教育局嘉奖等. 3.2 反响 本教学改革案例对石家庄学院的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药物制剂、材料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受到了院内其他工科专业的肯定和借鉴.学生校外实习的表现得到了基地企业的表扬,毕业生良好的工程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积极走出去参加全国的学科会议,主动进行教学改革方面的交流,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应邀在2016年年底举办的“201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上做了关于教学改革的报告. 4 思考与启示 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动态和发展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学校办学实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才能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今后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1)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规划、专业特色凝炼、专业建设与运行管理、专业质量的评价与监控等方面的研究. 2)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继续改善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加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拓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渠道,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3)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高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例,打造优质“双”教学团队. 4)积极探索校企学研产用合作育人,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紧贴岗位需求和技术发展,开发任务引领型实训项目,探索任务驱动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新模式. 5)进一步构建科学的面向行业、企业的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新体系.建立长效、切实的师生评价机制,让“实境训教”式实践教学发挥最大的作用.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院学报 网址: http://sjzxy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0117.shtml


上一篇: 普通高校武术公体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下一篇: 机械工业论文_齿轮接触疲劳理论研究进展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石家庄学院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